題目:古代建築由來、李誡法式圖庫、近代閩式建築演變

    這一篇講解最早在20098月寫鹿港龍山寺,但是古蹟方面的解說時在太過於繁雜,也太過於歷史悠久,越寫越多,以至於放不下,也因為許多講解跟現今的一些歷史教授、專業導遊等等的講解往往有很多出入,不得不翻出古代書籍,從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時期的紀錄,一直到秦朝的制度統一,隨著時間演變,吸收外來文化,技術演變,宋代的再次整合統一建築規範,然後又融合外來技術,融合地方性文化,最後時空轉換來到台灣,以至於開始是是非非的奇怪古蹟和建築構思,例如:淡水龍山寺的【兩儀生四象】變成了【兩隻魚生四隻大象】,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照片地點在淡水龍山寺。

    半年後又覺得不足和不妥,又將台北孔廟的建築手法、意義、規矩、色彩、制度,等等一併加入,所以這一篇文章講解可是又臭又長,但是比起歷史的淵遠流長,集合了3000年來的變化和脈動,就會覺得這22,000餘字,是非常精簡的介紹了。

所以在這一篇文章中將以古蹟為主的探討,進入古蹟的建築模式,用以了解中國數千年來的古蹟演化,了解到為何台灣的古蹟總是讓人看不懂的原因。以下的解說將會慢慢增加內容,也增加圖片的考證,畢竟我不是專任的教師,也不是無憑無據。

    我不是家財萬貫的無聊導遊,但是我在眾多建築中發現疑惑,在古代書籍中找尋答案,帶著積存的疑惑和郊遊的心情去找出台灣的建築演變史,找出他真正的實憑實據,如果你發現哪邊有實證實例,有憑有據,也請你告訴我讓我更正錯誤。

    也因為眾多古蹟、寺廟大致上相同,所以統一在這裡解說,再讓各位一一去發掘古蹟的是非和趣味。 

卷一目錄

宮→建築的由來史

伽藍→寺廟的由來

門釘→含義和作用

門→規矩和身分

山門→一門分兩界

柱→侏儒柱、瓜柱位置與功用

枓、拱→均勻承擔屋瓦的重量

斜柱→等於『協助』

柱礎→柱子的基座防水防蛀

屋脊裝飾→眼花撩亂

贔屓→古書怎麼說?

剪黏→巧匠的手藝

檐→

井→天圓地方、公私分明

鬪八藻井→爭奇鬥艷

塔、浮圖→唐三藏有說過

華表→吳越春秋有出現過一詞

→萬里長城?

 

卷二解說

《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官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詩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爾雅》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夾室前堂﹞,無東西廂有室曰『寢』﹝但有大室﹞,西南偶謂之『奧』﹝室中隱處奧﹞,西北偶謂之『屋漏』﹝詩曰尚不妮于屋瀉其義木詳﹞,東北偶謂之『宦』﹝宦見禮木詳﹞,東南偶謂之『窔』﹝禮曰歸室﹞。

《墨子》古之名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之法曰高足以辟潤濕旁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

《白虎通義》皇帝作宮。

《世本》禹作宮說文宅所託也。

以上我們知道了房屋最早開始的演變,從穴居到住高腳的房屋,用以避開潮濕的環境;但是無獨有偶的,台灣北部所發現的早期居民6000年前左右就已經使用高腳的房屋作為主要的居住所,跟大陸當時的居住方式有相同的情況,或許當時兩地就已經有【乘木筏而至】,比唐史記載的【馬來西亞乘木筏而至】來的更早了,如果這些記載、考古研究沒有錯,依照這些推論,台灣的【原住民】反而比大陸的【黃帝】來的正早住在高腳的房子中。

    無獨有偶的,在日本以前的年代也是看的到房屋都有小小架高的建築方式,韓國的鄉下也是,南洋地區太多的例子,不過都是在一到兩尺之間的高度,跟墨子所說的高足卻有一段距離。

    我們也知道了為何稱為【宮室】的由來,也知道最早不稱為【房屋】,而是稱為【宮】;無獨有偶的1871年馬偕醫師從鹿耳門登陸之後,在1872年於淡水定居,在日記中曾寫過﹝以下為譯文﹞『原住民所居住的房屋是一種木頭墊高,下面空的房屋,防止了地面的潮濕,也可以在下面圈養家禽,漢族所居住的房屋易潮濕,住在這種房子不易生病,多健康』;馬偕醫師雖然沒有指明是哪邊的原住民住所,至少在許多文化上的相似處,出現了關聯。

圖片最右邊的人就是讓人尊敬的【馬偕醫師】,照片中的房屋都是有著矮矮的腳,高高的樹是槟榔樹,右邊大葉子的樹是麵包樹,槟榔樹後面的是香蕉樹、竹子。以這些樹種來推算估計地點在奇萊平原﹝花蓮﹞。

寺廟

【寺廟】最早稱呼為【伽藍】就是僧人念經聚集的地方

參考資料

唐朝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屈支國大會所,記載『諸僧伽藍莊嚴佛像,瑩以珍寶,飾之錦綺,載諸輦輿,謂之行像,動以千數,雲集會所。』 伽藍,就有如我們現代所稱呼的寺廟一般。

    但是依照唐僧所記載的時間而論,這個【伽藍】第一次出現的時間是在【屈支國】,但是唐僧的【大唐西域記】這本巨作卻是在回到長安城才完成的,所以不清楚應該﹝伽藍﹞到底是哪裡的語言翻譯而成,但是查證的梵語之後去得到答案【samghārama】,發覺到這個發音跟我們平常所說的閩南話相近。

    然而佛教古代經書裡面原音是4個音節,【僧、伽、藍、摩】僧伽samg 梵語是【眾】,藍摩hārama梵語是【莊園】,所以得到結論發音被簡化了。

    再把時間點往前找西元67年,地點在洛陽,在漢史中記載﹝西方來了兩位憎人,帶著兩匹白馬駝著經書來到中土傳教漢明帝下旨建造白馬寺﹞,好了不研究。而且印度古寺廟建築與中國寺廟也大不相同;至少我們確定西天、天竺﹝印度﹞的佛教文化在漢朝初期就已經來到中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白皮 的頭像
    白皮

    白皮的部落格

    白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