塼﹝磚﹞

       我們的映象中磚塊是紅色的,但是磚塊為什麼是紅色的?幸好有現代科學的解釋才明白,磚塊燒製的時候是採用整批燒製,有的還採用一貫式的作業,讓一輛輛的窯車運送磚塊慢慢地進入窯內,慢慢的漸進式,讓磚塊避免快速的升溫而產生爆裂,在通過窯內中心點之後,接受了880度的高溫,均勻地將磚頭燒結,然後再慢慢的離開窯內的中心,往磚窯的另一頭出去,這就是現代的【紅磚】生產方式,然而在中國有一種磚塊稱為【青磚】差別在於燒製的過程是固定式的,一次30萬片青磚同時燒製,當爐火將所有的青磚上升到1000度的高溫之後,開始封窯產生缺氧狀態,這就是所謂的氧化還原燒,當所有的氧氣燒盡,剩下的就是磚塊中的氧化物中的氧結構被破壞,成了氧化還原,這時候鐵的成色還原成綠色,不再是紅色,但是浙江一代的青磚所用的材料卻是河底的淤泥,材料更細,相對的更密實、更重、更難燒製,但是好處在於抗氧化高﹝抗風化高﹞、抗水性強、更有古色古香的味道,燒完之後搬出來就花了一星期﹝台灣的電視節目曾經採訪過﹞。

       另一種磚稱為金磚,但是燒出來卻不是金色,而是黝黑色的,常見到在宮殿的地上,黑色的一塊一塊,或許稱為一片一片,這種磚所採用的土卻是一般的農田土壤,經過揉製后,給予一年的曝曬才丟入泥池裡面攪拌成稀稀的泥漿,每天攪拌沉澱、攪拌、沉澱,一星期之後取出下方的沉澱物,這是取出的物件都是比重較高、密度較大的【泥】,這時候才開始製作成磚,由於費時費力,而且也是採用還原燒,成品在陽光下透露出烏黑亮麗,所以被稱為【金磚】。

       除了金磚是鋪在地上用的以外,青磚、紅磚都是建築牆的材料,然而還有一種磚更特別,他是中空的,不是空心磚的那種方式,而是採用灌漿的方式,讓水分被吸收掉,留下乾燥的物體本身,磚的兩頭留有孔,可以透氣,有點類似故宮裡面的【瓷枕】,不過長相就是大型的磚塊,顏色是一般瓷器所見到的乳白色,當然了這是沒有上釉料,因為這是建築上使用的,這種磚的好處一直到現在還是有菱有角,重量輕是一大特點、另一樣特別之處就是【硬】,考古學家發現西安城附近的許多農家都採用這些磚塊當牆基,經過研究之後證明這些就是所謂的【秦磚】。

       然而這些材料雖然都是牆的建築材料,但是更早之前卻都是使用【夯土】,這種夯土所構成的牆,被秦朝時期南下躲避戰禍的客家人保存下來,就是我們所稱呼的客家土樓,這些土樓的夯土作法與秦朝時期的一部份長城路段相同,也發現於秦時期的古墓群製作方式相同,科學家說,這種夯土的製作,更能抵擋吸收衝擊力,而且製作容易。

       然而夯土最大的敵人就是雨水的侵蝕,在長期有雨水、雪水的長程路段,就不會見到,然而如何保護用夯土構築的牆,這就是重點所在,在細細考量古代建築的製作、架構方式後發現,以前的房子在四週都有寬闊的走廊,不容易有雨水浸濕夯土牆的現象,既然沒有大雨的侵蝕,那麼優點就可以長期保存下來,保溫、隔音、防火、韌性吸震的特點,還有容易修繕的重要性。

 

泥作﹝本篇未完成﹞...

       講到磚的製作,不講泥作,就無法搭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白皮 的頭像
    白皮

    白皮的部落格

    白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